他用一生践行学雷锋的座右铭——记“姑苏好人”秦兴海
“家里出了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师傅,有他在,大家就安心了!”提起秦兴海,觅渡社区居民俞素珍赞不绝口。
60年前,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觅渡社区老党员秦兴海在日记中写下“雷锋同志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”,而这也成了他践行了一辈子的座右铭。
社区有事第一个冲在前面,邻居要帮忙更是义不容辞,今年83岁的秦兴海成了大家口中的“活雷锋”。在他的带动下,身边的邻居纷纷加入志愿者的队伍,共同打造了和谐友爱的幸福家园。秦兴海荣获2021年度的“姑苏好人”称号。
与雷锋同年入伍同一军区服役 “老苏州”用60年践行承诺
在双塔街道觅渡社区,只要提到社区“第一好人”,大家不约而同说出秦兴海的名字。秦兴海出生于1940年,20世纪60年代入伍。“我和雷锋同志同岁,又是同一年入伍,同在沈阳军区服役,这真是有缘分!”回忆起当年的经历,秦兴海打开了话匣子。
1963年2月17日,发生了一件改变秦兴海一生的事。“当时我作为一名新党员参加了‘雷锋班’的授旗仪式,在现场听完关于雷锋同志的模范事迹报告后,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。”秦兴海说,自己当晚回去就写了一篇名为《雷锋同志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》的日记。那会儿,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,而秦兴海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榜样,“我当时就立志,要做雷锋那样的人,做一辈子的好事。”
从那时起,做好事成为秦兴海的人生信条,践行雷锋精神也成了他坚守了60年的承诺。战友老家遭了灾,他把自己省吃俭用攒的生活费寄过去;外出执行任务路上遇到困难群众,他也主动帮忙……
据秦兴海回忆,1963年,他在回苏探亲的火车上看到对座有一名瘦弱的老者,从上车起就没有吃过饭,时不时用祈求的眼神望着他。“当时我在想他是不是饿了,就把自己的4个热包子都给他吃了。”那一上午,秦兴海的肚子饿得慌,心里却挺开心,“当时就感觉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。”
“有困难找老秦”成为社区共识
2000年,秦兴海退休后回到了觅渡社区,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社区工作中,还主动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,先后担任楼道长、居民小组长等职务,每天奔忙在社区楼栋里、居民间。
“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手机,我就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张贴在楼栋中,大家一有困难就能及时找到我。”就这样,秦兴海家的电话号码很快成为“居民热线”,大到邻里纠纷,小到跳电推闸,居民们都会第一时间求助秦师傅。
善于沟通、办事公正,秦兴海逐渐收获居民的信任。23年来的坚守,让“有困难找老秦”成为社区的共识。
居民俞素珍就是秦兴海的“头号粉丝”。“有一次我家里的水管破了,我和老伴都没有这方面的处理经验,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眼看着水越漫越多,俞素珍马上给秦兴海打电话求助。不出一刻钟,秦兴海风风火火赶来。关水阀门,找水管维修员,一番沉稳有序的操作,帮俞素珍解决了大麻烦。老人说:“现在我们社区有老秦在,我是真的特别安心,反正找他准没错。”
希望带动更多人做好事
在秦兴海的带动下,俞素珍加入了社区的“小蜜蜂”志愿服务队。10年来,这支佩戴红袖章的志愿服务队伍,每天早上8点30分准时“上岗”。他们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,巡逻护巷,维护小区环境,排解居民难题。规模也由当年的5人小队伍,发展壮大为如今的120人大家庭,各类服务总时长超30000小时。
巡逻中发现的问题,秦兴海也会及时上报给社区,共同为打造和谐家园尽心尽力。“有时候我们工作忙顾不上社区里的情况,全靠秦师傅和其他志愿者们的帮忙,帮我们分担了很多工作量。”觅渡社区工作人员韩义涛说。
秦兴海最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:“做好事不难,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。”尽管依旧精神矍铄,但是从他小心翼翼的步履间和花白的头发中,人们还是能感受到岁月在秦师傅身上留下的痕迹。随着年纪越来越大,老伴对他仍然如此亲力亲为颇有微词。秦兴海也在社区和家庭间寻找着平衡,“我现在已经比以前做得少了,很多事情有心无力,但我仍然会坚持下去,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事,也希望能带动更多人一起加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