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个战场再立新功 ——记山东青岛军休干部李书锋
1989年3月,他穿上军装,保家卫国。2000年开始,他驻守只有6.3平方千米的海岛,20年无怨无悔。2021年12月,他从部队退休移交山东省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。2022年5月,他回到家乡,投身乡村振兴。30余年过去了,改变的是战场,不变的是初心。
今年53岁的李书锋是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的一名军休干部。他入伍30余年,退休前是空军某部一名维修技师。2022年5月,从部队退休后,为了家乡振兴,他选择回到老家平度市旧店镇青山村,义务担任村支书,解决邻里纠纷,重建“两委”班子,还自掏腰包为村里修路。
“李书记是个好人,真实在,自己垫钱给我们修了3条路。”
“一把年纪了,都退休了,还不好好在家享清福。”
提起李书锋,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:平度市旧店镇青山村的村民个个都为他点赞,但家人却不甚赞同。
从村风不正到团结一心,从道路泥泞到四通八达,从没有收入到带动就业,在李书锋的努力下,青山村一天一个样。
迎难而上 刻在骨子里的拼劲
4年换了4任村支书、村民没有收入、村委班子涣散、道路坑坑洼洼、环境又脏又差、村风不正、劳动力流失……2022年,李书锋从部队退休回到老家,村里的老党员、镇上的领导先后来做他的思想工作,希望由他当代理村支书,发挥军人本色带领青山村走上乡村振兴道路。看到青山村的现状,李书锋没有半分犹豫就答应了。
“你都退休了,为什么还要操那些心?”“拿着退休工资,老老实实在家陪陪家人吧!”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解,李书锋抱着“若有战,召必回”的信念,决心带领青山村脱贫致富,改变村容村貌。
当年,李书锋也是抱着这样的信念踏上海岛,守卫祖国边防。当时,岛上缺乏测量技师,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,他迎难而上,找来了专业书籍挑灯夜战,亲手绘制电路图,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,通过实战总结了近百种常见故障,练就了“快速判断法”“逐步排除法”“点面分析法”等多种有效排除故障的方法,从“小白”变身“大拿”。
李书锋身上的“海岛为家、艰苦为荣、祖国为重、奉献为本”的老海岛精神,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海岛官兵。服役期间,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、优秀士官和优秀共产党员,先后荣立5次三等功,两次被评为“优秀士兵标兵”。
带着这样的韧劲和拼劲,20年后,李书锋投身乡村振兴新战场,走村串户,奔波在田间地头,用真情换真心,用行动解难题。
2022年5月28日,李书锋正式走马上任。“党和部队培养了我30多年,我必须为地方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李书锋说。
整治村风 以身作则感染他人
“干出个样子给大家看看。”这是他接下代理村支书的第一个想法。然而,现实很快给了他一个“下马威”。第一次开党员大会,“有缺席的,有三四次请不来的,挨家挨户上门去叫都叫不来人。甚至还有两人在会上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。”提及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,李书锋记忆犹新。
原来,打架的两人积怨许久,换了4任村委都没有解决,反而愈演愈烈。为了化解两家矛盾,李书锋三天两头往两家跑,耐心做双方思想工作,最终,双方握手言和。“远亲不如近邻,李书记为了我们的事情操了不少心,做了很多工作,再闹下去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了。”
“毫不夸张,有一天120来了我们村2次。”李书锋说,多年来,村民习惯用吵架、打架来解决问题,村风混乱导致全村无法团结一心。为了树立乡村文明新风,李书锋当起了“调解员”。谁家有矛盾了都先来找李书锋评理,在村委简陋的办公室里,大家不遮掩、不顾忌,你一言、他一语。面对各类矛盾,当场能解决的,李书锋立即解决;不能解决的,他都会记在本子上,再向镇里寻求帮助。
李书锋认为,作为村书记,在处理问题时首先自己心态要正,处理问题时不偏不倚,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,让村民真切感受到村干部是真心为大家好,才能为大家办实事。
垫钱修路 用行动诠释“守土有责”
乡村振兴不是轻轻松松说出来的,而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。
交通问题是常年困扰青山村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因为道路不畅,秋收时,大家只能通过挑、抬、扛等方式运送农产品,脱贫致富难上加难。雨季时,没有排洪、排涝设施,路上泥泞不堪无法行走,拖拉机、摩托车也不敢走。这些都影响着农业活动的开展和农民收入。所有村民都盼望着把路修一修,但是村委没有钱。
上任之初,李书锋就展现了军人雷厉风行、大公无私的品格。他自掏腰包,花了3万元硬化路面,仅仅7天就修通了村里的第一条道路。村里的桥被冲塌了,李书锋又垫钱修桥。上任不过8个月,已经垫进去近6万元。
“李书记真是个实在人,不拿村里一针一线,还白白给村子垫钱。”村民李书义逢人就夸。
不仅如此,李书锋向旧店镇申请经费,为村里修了排水沟、生产路和休闲广场。如今,走进青山村,昔日尘土飞扬的道路已经变成干净平整的水泥路。四通八达的道路连着村里的大街小巷,青山村还被评为人居环境先进村庄。
“男儿有幸带吴钩,驻守边防解国忧。今夕紧扼渤海喉,扎根海岛护神州。”这是20年前李书锋踏上海岛时作的诗,现在,他仍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。从护神州到建家乡,从海岛到农村,改变的是身份,不变的是信仰。
建设美丽乡村、带动村里产业、推动村民就业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、修通南北主干道……李书锋为青山村勾画了一幅全新的发展图景,让青山村的老百姓燃起了新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