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走在生死线上的排爆尖兵——记江苏省昆山市退役军人特警陈礼强
皮肤黝黑,身材偏瘦,平日里不善言谈,甚至有些害羞,大家都亲切地叫他“小黑哥”。从外表看,很难把退役军人陈礼强和特警联系起来。
陈礼强曾是武警浙江总队直属支队“黑豹突击队”的一员。在当武警士兵5年间,他两次荣立三等功。2012年,他特招进入江苏省昆山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。入警以来,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,获优秀公务员、个人嘉奖、“昆山好人”“昆山市青年岗位能手”等荣誉。从“橄榄绿”到“警察蓝”,他初心不改,用一身铁骨和一腔热血,为城市的安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“零容错率”下的热血尖兵
1米、2米……10米,成功!
盛夏的某天下午两三点,陈礼强穿着六七十斤重的排爆服进行技能训练。他用筷子牢牢地夹住乒乓球,小心翼翼地迈出步子,最终将乒乓球稳稳地放入10米远的容器内……没有休整,这样枯燥的训练每天起码要重复半个小时。脱下排爆服后,里面已全然湿透。
“搜排爆是一份容错率为零的职业,我能做的只有不断训练,提高自己的能力。”尖刀越磨越锋利,陈礼强始终以军人作风要求自己,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高强度训练,完成5公里越野、110米障碍跑、负重攀绳索等项目已是“常规小菜”。除此之外,他还经常在高温、严寒、雨雪天等极端环境中加练。
从大山中走出,历经军营淬炼,能吃苦不怕累是陈礼强学会的第一项本事。一次比武竞赛,他不慎摔伤导致左肩韧带撕裂。这位硬汉不吭一声,坚持咬着牙完成比赛,获得苏州市特警专项体技能第一名。赛后,医生为他进行手术治疗时用了4颗钢钉固定伤骨。
提及这些经历,陈礼强轻描淡写地说:“只有把每次训练都当作实战,才能在危急时刻多一分胜算。”
“危险挑战”下的担当责任
一身真本事,让陈礼强经受住无数次考验。
从警10余年,陈礼强多次参与重大活动安保任务。作为安保人员,凌晨四五点出发,晚上八九点返回,在场地里一遍遍地开展无死角安全检查是他的工作常态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陈礼强精神高度集中、双目聚精会神,每天排查五六十个房间后,双脚总是发酸发麻。有时候遇上工作计划临时调整,争分夺秒拿上工具,第一时间抵达战位,就是陈礼强默默的回应。
“我知道搜排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且高危的工作,但危险总要有人去面对。”当过兵的人,军人的血性胆气深入骨髓。
更多时候,陈礼强是站在保卫安全的最前线。2021年6月,昆山某工地发现战争年代遗留的炸弹,陈礼强和队友们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勘察。“那是一个70多公斤重的航弹,一旦爆炸,威力巨大。”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,陈礼强顶住了压力。他用专业工具,慢慢拨开泥土,将航弹挖起来,小心翼翼地进行转移,成功保障了工地人员及周边居民的安全。
“乐于帮带”的热心师傅
“刚开始穿上排爆服,我连呼吸都觉得困难。”深知搜排爆工作的艰辛,陈礼强在工作中总是愿意分享经验、帮助战友。
2014年,陈礼强通过考试选拔,成为一名警务实战教官,帮助一线执法民警解决实战中遇到的难点。在射击训练中,陈礼强敏锐观察到新入职民警由于手指扣速过快,经常存在握枪过紧、击发过猛等问题。对此,陈礼强亲身示范讲解正确射击动作,引导他们快速反复出枪对准瞄准点,通过重复训练让手臂形成肌肉记忆,在短时间内改善这一现象。
近年来,陈礼强归纳整理了一套“训练秘籍”,推动训练项目和内容与实战贴合得更加紧密,提升训练实效,培训在职民警、辅警5000余人。
2015年,陈礼强协助大队组建了昆山首支特警“搜排爆组”。他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大家,每次外出参加培训回来,他都会总结再提升,把全国各地好的经验分享给大家,培养出一批“搜排爆小能手”。
“搜排爆组”成立至今,在涉爆现场处置、各类安全检查等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安全高效处置了各类现场,确保了上千场活动和涉爆现场处置“零事故”,真正成为安全隐患排查的“清道夫”。